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现代林草概览 >

贫困不是生态文明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袁帅
2020/4/26 11:56:18

贵州,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山地和丘陵占据了贵州92.5%的国土面积;贵州,中国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喀斯特地貌占据了贵州73%的国土面积。就凭以上两项地质背景,就足以看出贵州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土地承载力低。虽然贵州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也有长江、珠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但山地的生产条件和喀斯特地貌天生的水肥缺陷,给予了贵州人生产生活的考验。

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的民族组成复杂,文化差异性大,人口众多,空间竞争压力大,决定了贵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困难,同步小康和脱贫攻坚同贵州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博弈更加突显。人们总是发现一种怪现状,那些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地方,反而成了贫穷落后的地方。那些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最大的人,反而成了生态红利最少的人。生态的同心圆没有与经济同心圆重叠,而是与贫困同心圆重叠。因此出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认为是生态保护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受阻。有些地方要求撤销前些年建立起来的自然保护区,理由很简单:生态保护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脱贫攻坚的需要,保护区应该为经济发展让路。多年来,贵州各级政府一直在为如何找到平衡点而努力。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为的是通过试验区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在综合考虑各地现有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区域差异性和发展阶段等因素后,从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了经济社会发展有差异,但生态基础相对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作为首批试验区。这是贵州的机遇,也是考验。

贵州围绕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五大示范区”战略定位,开展了绿色屏障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文明大数据、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八项制度创新试验。

贵州将建设大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对迁出地进行土地复垦或生态修复。率先在全国出台生态扶贫专项政策,将生态建设覆盖自然生态空间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推动各级各界干群全参与,贯穿人民生产生活全过程。

贵州地质条件特殊,经济底子薄弱,生态环境良好,但极为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贵州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任,又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的压力。如何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快发展,促进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对贵州是大考验。

贵州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西部山区省份,脱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还真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态移民虽然改变了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但对生产条件和成本、可持续性等问题如不预先考虑,就会影响扶贫效果,甚至是快速返贫;生态护林员的形式对于个体的扶贫户扶贫效果明显,但对于区域性的贫困问题并不一定能够根本性解决问题。只有让生态与民生结合起来,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硬件问题;通过培训、引导、帮扶解决软件问题,才能让生态扶贫的成果得以保证,效果得以持久。但不管哪一种扶贫都不能养懒育惰,不能让“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扶贫中出现。

生态旅游无疑是扶贫的好途径。贵州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基地。

生态旅游讲究在保证生态系统完整性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采取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方式,强调社区参与和利益分享,并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享受生态知识和环境教育,理解和强化生态伦理,更多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通过生态旅游让当地社区脱贫致富的例子不少,例如茂兰保护区就有过一些成功的尝试:把当地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将他们熟知的本土知识与科学知识溶合在一起,升华提炼,形成生态旅游的讲解内容,原本对家乡的自然资源熟视无睹的群众,通过培训了解了更多的自然资源的价值,提升了自豪感和自信心。将科学知识与传统知识结合起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客人听,更加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共鸣。每一次的讲解和带路虽然才100多元,对于社区来说已经可以解决不小的问题,对于客人来说均摊到每个人头上不过10多元钱,能够了解到那么多的信息,也非常乐意。另外,将游客公平地安顿在社区百姓家吃住,又是一笔收益。

要想让生态旅游扶贫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动力长存,必须在当地社区建立一种资源公平享用、经验分享、环境共建共享的机制,让生态旅游成为社区人人认可的资源利用方式,将生态保护与群众的可持续收益挂起勾来。

当地社区就是生态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的一个元素。没有当地文化内涵体现和活文化参与的所谓生态旅游,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生态旅游中绝对不能排斥当地社区,更应该防范大公司介入后的垄断,与当地群众争利益,有些地方甚至因此失去了良好的生态和多样的文化。

生态产品认证与推广是生态扶贫的又一途径。贵州的经济欠发达,恰恰留给了贵州好的空气、水和土壤。在这样的环境下,用绿色生态的方法培育出来的产品,是最健康。但由于没有认证、没有引导、没有管理,使得市场鱼龙混杂,生态产品不能够真正通过价格体现它的价值,迫使本来希望保持生态种植的农户也不得不放弃。

生态的问题要用生态的方法解决。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的贫困也是生态问题的一种。用生态的方法解决贫困问题可以达到长效,但要有一个相对长的过程。用急于求成的方法表面上解决了问题,但到头来很可能是失败。

真正的脱贫,还需要培育一种良好的环境,一种和谐的思想和一种公平的氛围,而不是仇富与忌妒心。新农村建设除了需要良好的基础建设,更需要受过良好培训的新农民。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