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生物多样性 >

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需求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袁帅
2020/4/15 15:29:42

城市,本来是人类建立的以人为中心的区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自从人类从单一走向了群体,从迁徙走向了定居,从松散走向了分工,就开始出现了村落、集镇、城市。越是向高级发展,越是分工明确,越是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人们就越来越聚居在城市、离不开城市。

人们曾经以为城市与生物多样性扯不上关系,一味地建立起以方便满足人们生活为目的的各种东西。但是人们发现,越是社会发展,在能满足温饱以后的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愿望越强烈。人是一种情感动物,也是一种对精神需要有强烈愿望的高等动物,无论如何发展,都脱不开“动物”这个属性。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紧张的生活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人类普遍向往回归大自然。至少在停下来的时候,能够与大自然在一起。于是植物园、动物园、公园、花园这样一些自然体倍受青睐,有这些自然体作支撑的房地产风生水起,价格普遍高于同类其它地方。也难怪,良禽还择木而居,更何况是人?人们就是处在这样的矛盾中,而这对矛盾因资源的局限性而得不到很好地解决。甚至有人认为这对矛盾本来就是不可弥合的。那么,城市是不是也可以允许存在生物多样性?

像美国曼哈顿中央公园那样的例子,就连发达的美国也很难支撑得起它的模式,更何况其它地方?而更多地应该考虑在少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这种投入包括经济投入和土地投入。加拿大似乎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在温哥华,即使是在城市的中心,都能看到不少的树木,还有那些小水塘,让生物多样性尽量地与人居同处在一起,即使居民们会报怨浣熊进了花园、松鼠吃了粮食、小鸟飞到了家里,但总没有人提出要把这些动物赶出去。

其实我们不需要过多地去支付土地和建设的的费用,只要适当地改变观念,平衡关系,用更自然更生态的方法去经营和建设我们的环境,就可以实现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达到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目的。

生态文明时代对待生态建设更应该讲究生态方法,用工业时代的思想和工程手段是很难真正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最基础的办法是让城市的绿色更持续,并呈网络状连接起来。可以将那些花园、公园、中央绿化隔离带尽可能地连接起来,让鸟类和小动物们有一个活动和逃生的空间。

在植物建置上,不要搞整齐化一,也保留一些物种的多样性。树种的多样性,乔灌草样性,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小生境的多样性。应保留一些小浆果、坚果类树种,为一些鸟类、小松鼠留下食源。同时要考虑果实或种子成熟的时期,要错开一些季节,让植物食源有可持续性。一些樟树、女贞、榕树等的果实是许多鸟类的粮食,有了食源,就不愁这些动物不来取食。

在一些城市建筑设计时,给一些动物留一点余地,减少那些比如玻璃幕墙之类的光污染构件,减小城市高楼的密度,不要让飞进城中的小鸟迷失方向,减少那些闪亮的强光。

当然还要为小动物们留足掩蔽的空间,有些鸟活动在冠层,而有些鸟活动在灌丛,都要保留一些。有些朽木不仅是一些昆虫的食物,也可能是一些小动物的栖身之所。不能全是某种花或某种树,叶子掉光了就一片光秃秃,鸟儿们想藏也藏不住。水也是动物们不缺少的,可以在小花园、绿化带中有意识留一些小水塘,小沟渠。

在一些房屋的墙面上可以生长一些爬墙植物,或是一些藤蔓。在楼顶上也可以充满绿色,有一些灌木和花草。通过这些绿色来满足绿地与绿地之间最大限度的关联。

昆虫也是重要的鸟类食物,而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实现昆虫的多样性,昆虫的多样性又保障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成,让物种与物种之间首先实现双赢。

对于城市的环境,该干净的地方要干净,但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杂草丛生的地方。不要在绿篱下面把其它草都铲除干净,而种上一些单一的植物。那些掉落的树叶完全可以让它们回归到绿蓠里,既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又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贵阳搞千园百湖建设,基础条件是非常好的,完全可以引入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总之,整齐划一的景观只是人类满足短期的视觉需求,更不能引起动物们的兴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城市里的动物伤人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对人的教育。很多时候动物伤人的始作俑者都是人类自己。不科学的关系导致了动物对人类的依赖,在得不到食物满足或水处理的空间的情况下,当然就会出现伤人的问题。比如在贵阳黔灵山动物园就经常发生动物伤人,而在美国等一些先进国家,即使是大学校园里,各种野生动物也都很普遍,而最常见的是鸟类和松鼠,甚至有浣熊、貉、狐和野猪,但并没有发生那么多的伤人事件。

许多人总认为对野生动物投食是一种爱心,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人总是以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动物,结果却是对动物的一种伤害。应该象加拿大管理公园的法律一样,严禁人们向动物投食,违者重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良好关系。可以给野生动物提供一些环境,但去不应该给予投食。当然,动物园和动物救助另当别论。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