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现代林草概览 >

[最美林草故事]余锦柱:一个瞭望塔连着我们三代人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专业号:袁帅
2020/5/29 10:50:21

余锦柱:一个瞭望塔连着我们三代人

余锦柱: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防火瞭望员。

1978年10月,余锦柱从父亲余德明手中接过望远镜,登上了海拔1400米的尖子岭瞭望塔。41年里,他踏遍了50多万亩林区,实现了管护区41年无森林火灾。他业务精湛,总结出的观察火警二十四字诀(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预报准确率达99.7%,被列为国家森林防火教材推广应用。41年里,他有29个春节在瞭望塔上度过。

余锦柱199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称号,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3年被授予“林业英雄”荣誉称号。

今年,余锦柱退休了,将护林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手中。

口述:余锦柱   整理:本报记者 陈永生

9月19日,我办理了退休手续,10月份过起了退休生活。现在,晚上十一二点睡觉,早上四五点钟起床,这是看山护林41年养成的作息习惯。老伴儿住在长沙,帮女儿带孩子;我住在镇上,帮儿子带孩子。孙子才4岁,是对双胞胎。幼儿园有校车,就在小区门口接送。生活瞬间闲下来,真的很不习惯。

除了带孙子、做家务,我会去巡查城市建设,做义务监督员。这是我自发的,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和社区党员一起。我们以什么身份监督?就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发现问题就向书记报告。一个小区埋设污水涵管,工人在接缝处不抹水泥。我发现了上前制止:“你不能这样干,这是偷工减料,将来污水浸上来,会对环境有很大影响。”那工人反问我:“关你什么事,你算老几?”旁边的工友跟他讲:“你不能这么说话,他是全国劳模。”

当年父亲这样说服我

1978年,我高中毕业。外面的世界多宽广啊,想着即将参加工作、去闯外面的世界,我满心兴奋。那时父亲还有两年退休,家里有姐姐、我、妹妹3个孩子,他想让我这唯一的男孩接班,可我不愿意。

父亲在瞭望塔上工作了27年。他培养过两个接班人,都不愿干,其中一个在塔上工作了4个月,最后还是不辞而别。父亲下山回来,发现小伙子的个人用品全带走了。他把这事讲给我听,我明白他的意思,可我还是不去。

不过说实话,那时候,我对父亲开始有一点心疼。他的身体一天天不同,视力不行了,山上吃水要到4公里外去挑,体力也有点吃不消。父亲为接班人的事去县林业局找了局长。“瞭望塔找不到接班人。”“我给你找一个。”“你从城里找一个就是天大的笑话。”“人我给你找,但思想工作你自己做。”“谁?”“就是你儿子。”俩人都商量好了,我还蒙在鼓里。

父亲是全国劳模,上级给指标,保送我到省城林校学习,回来安排到林业局工作。父亲找到局长:“那不行,放他去省城,这里的工作谁来做?”把道儿堵得死死的,最后给我下了死命令,“你不接班谁接班?”

父亲最初这么带我

我跟父亲一起工作了两年。

他先带我上山下村,熟悉地形。50万亩山林,那么多座山,那么多条路,那么多乡镇、村组,都要记在心里,做个“活地图”。这些情况不熟悉,把东说成西,交通是否方便也不知道,报火差别相当大,会误了大事。

他还教我区分不同的火形成的烟的形状。炼山的火,烟是集中的;失火,烟是稀散的,火苗烧上去有高有低,烟就会散;房屋起火,烟火一直往上,不散,是红色的。有了这些知识,报火才能说得清,扑救才能有的放矢。

我就这么跟着父亲学,加上自己探索,成了防火瞭望的行家里手。父亲在瞭望塔上工作了27年,我工作了41年。辛苦吗?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你负责就辛苦,不负责就不辛苦。这虽然不是在做很大很大的事情,可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父亲是全国劳模,工作出色负责。我接他的班,不用心、不努力就对不起他。我要像他一样出色,不仅要在工作上接班,还要在努力和优秀上接班。

1995年的一天晚上,7点多了,我还没吃饭,听到有人敲门,是局长来查岗。“谁呀?”“是我。”“你这么大个局长上塔来干啥?”“我看你是否在坚守岗位。”看完他感慨:“小余,真的不容易啊。”

1978年-1991年,前两年我和父亲一起,后来一直是我一个人守塔。1992年,我评上了先进,到外面开会时间多起来。县林业局局务会讨论,把我爱人调上来,让我们彼此有个照应。我外出的时候,工作也不会耽误。

41年怎么过?其实挺简单的。平常的日子,每天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9点用对讲机向防火办报告情况,有突发情况就随时报告。

其他时间,就听听收音机、看看报纸,每隔半小时、一小时瞭望一次。瞭望是工作,也是时间的消磨。

后来我又这样劝儿子

事业总要有人传承。

2015年,我做了当年父亲做的事、说了当年父亲说的话。

儿子在深圳打工,我让他回来上塔护林。谁承想,他的思想工作比我当年还难做。他说,外面多好,我才不回来呢。我老伴也不同意,深圳打工挣多少,回来护林挣多少?我就劝他们,打工是为国家,护林也是为国家。这不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而是责任大小的问题。我护林几十年,国家给了很大的荣誉。最后,我也给儿子下死命令,“你不接班谁接班?保持我的荣誉,你把它干好。”

儿子大概是怀着与我当年同样的心情,从深圳回到了山里。

就像当年父亲教我一样,我也把熟悉地形、观察烟火的本事教给儿子。这是老本行,看家的本领。时代虽然变了,可是许多事没有变、不能变。

山路依然靠步行,挑水依然在4公里外。挑一次要一个小时,挑上来100斤,多的时候用两天,遇到有学生来,就只能用一天。孩子们来办主题班会,走上来又累又渴,总得让他们喝点水解解渴。山上也依然没有电。2007年,局里曾经弄了台发电机上来,想用水泵抽水,免掉我的挑水之苦。可是,山里湿度太大,发电机没用上一个星期就烧了线圈,修好了再用又烧掉。发电机里里外外都是湿的,这里不适合它“生存”。

2005年,我当了全国劳模,组织上想安排我回局里工作。我不去,就想把护林这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好。当年接了父亲的班,要求自己像他一样出色,我做到了,我不想半途而废。

我接了父亲的班,儿子接了我的班,一个瞭望塔连着我们三代人。儿子努力吗?他工作很努力,兢兢业业,不努力会挨骂。儿子获得过什么荣誉?他才刚上去,不要早早就获荣誉……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