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湿地生态系统 >

紫翅椋鸟

媒体:果壳网自然控  作者:鹰之舞
专业号:玫瑰留香
2019/12/20 18:30:32

我对椋[liáng]鸟一直很有好感,因为它们实在是既聪明又漂亮的鸟儿呐。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就是其中之一。

紫翅椋鸟的身上缀有星星点点,在阳光下,带有金属色泽的羽毛能产生从蓝绿色到紫色的变幻,好像有极光流动的彩色星空,就像它的英文名字 Starling 一样美(尽管 starling 并非来源于 star)。


紫翅椋鸟全身有着漂亮的彩色金属光泽和点点星光。摄影:鹰之舞

庭院中的“小星星”

紫翅椋鸟也叫“欧椋鸟”(European Starling),英文名指出了这种约有两个拳头大的鸟儿原本的出生地——欧洲。目前,亚洲和北非也有自然分布,而北美、南非、新西兰等地则有人为引入后形成的种群。

紫翅椋鸟主要以各种虫子为食,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吃。当然作为杂食性鸟类,它们也会吃种子、果实、花蜜等。牧场是紫翅椋鸟常去的场所,它们或是在低矮的牧草丛中觅食,或是三三两两地在食草动物背上休息;庭院的草地上或灌木丛中,也时常出现这些鸟儿的身影。


正在美洲野牛背上休息的紫翅椋鸟。图片:pixabay

身上点缀着的“小星星”,是紫翅椋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每一颗“小星星”就长在每一片羽毛的尖端,许许多多羽毛层层叠叠,从而形成了“满天繁星”的效果。有意思的是,紫翅椋鸟的繁殖羽和非繁殖羽上的“星星”数量还不一样,非繁殖羽的“星星”又多又密集


换上冬羽(非繁殖羽)的紫翅椋鸟,色彩不如繁殖羽艳丽,并且“星星”密密麻麻,满身都是。图片:pexels

有爱的洞中一家

说到庭院中的紫翅椋鸟,还记得多年前,当我还在瑞典小岛上做科研时,住处院子里就有一群已经出巢的紫翅椋鸟大宝宝们,它们被成鸟统一看管着,像是一个“幼儿园”,非常有趣。

来新西兰后,我也曾发现紫翅椋鸟在我家屋顶夹层里养育宝宝,当时虽然看不到鸟宝宝,但光是听到独属于它们的细小的声音,就觉得心都化了。2018年11月到2019年1月,我又在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尽头的一个屋顶夹层观察到了一对夫妻连续养活了两窝宝宝,第一窝宝宝出巢后甚至还帮父母喂养自己的弟弟妹妹,十分有爱。每次我看到它们吃得额头沾满了橙色的花粉,就觉得很好笑。真是很努力的吃货呢。


草丛中的紫翅椋鸟大宝宝,没有漂亮的金属色,颜色很低调。摄影:鹰之舞

紫翅椋鸟是洞巢鸟,可以在树洞和地洞中繁殖,也可以在屋檐下甚至是信箱里繁殖。人工巢箱对它们来说很友好。它们的巢通常是由干草或其它材料编织的。

这种鸟儿一窝平均可以生4~5个蛋,不到两周就能孵化,再过三周小宝宝就能出巢了;小宝宝出巢后,大鸟还会再喂一到两周。繁殖早且成功的父母有可能会在繁殖季过去前再生养第二窝,就像我看到的那一家子一样。


开饭啦~图片:pixabay

冬天除了气温低,食物也比较少,鸟儿们常常很难获取足够的口粮。此时不妨在自家庭院中悬挂喂鸟器,给鸟儿们提供一点食物,这既能让越冬的鸟儿获益,又能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它们。


如果你家窗外也有一个喂鸟器,你可能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图片:pxhere

引入椋鸟,源于防虫

为了控制害虫,人们将紫翅椋鸟引入到了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在成功活下来并建立了自己的种群之后,它们还扩散到了周边更多地区。

1862年,欧洲人把紫翅椋鸟带到了新西兰。如今,这里的紫翅椋鸟和很多其它从欧洲引入的鸟一样变得十分常见。白天,它们在庭院、路边草地、公园和牧场中成群结队地觅食,或在空中短距离飞过;傍晚,它们则会飞进树中,准备休息,一棵树上能有上百只一同夜宿,叽叽喳喳十分热闹。


当然,电线杆也可以成为它们的落脚点。图片:Lamiot / wikimedia

在两次引入失败之后,1890年,人类终于成功将紫翅椋鸟引入北美,并且成功得过头了——紫翅椋鸟在那里大量繁殖,占领了其它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此后很长时间都是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并且人类再也没能把它们驱逐出境。今天北美已经有两亿只紫翅椋鸟了,铺天盖地的它们对农业、畜牧业和航空业造成了无数损失。


城市上空的紫翅椋鸟“云”。图片:pixabay

紫翅椋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100 of the World's Worst Invasive Alien Species)。这个列表内的物种都对生物多样性或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归根结底,所有生物入侵都是由人类有意无意的愚蠢导致的。因此,我无法去责怪这些只是在努力生存的鸟儿们。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