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森林生态系统 >

乌桕

媒体:果壳网自然控  作者:霜天蛾
专业号:玫瑰留香
2018/10/10 15:03:36

五年前我刚接触自然科学,还是个植物盲,认识的植物不过狗尾巴草而已。某天在小区里路过一棵小树,突然心血来潮拍下叶子,发到果壳上求鉴定,很快就收到了大神回复。这使我对植物达人万分崇敬,觉得他们只要看到植物,植物上方就会自动升起只有他们自己能看见的电子信息标签。

五年后,至少在本地范围内,我也已进化为一台人形自走植物标签机,甚至知道家门口的狗尾巴草不止一种。午夜梦回,我时常想起那棵激发我植物学热情、使我走上科普之路的小树。如果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树的名字,也许我的人生将大不相同。

那棵树,就是乌桕[jiù]。


五年前的水印尤在,如今小树已长到需要我仰视的高度,我相信它也一定会投以深情回望。图片:霜天蛾

观赏性极佳

乌桕属于那种一旦认识了就再也不可能被认错的植物,它的叶子形状很好看,菱形带尾尖,辨识度极高。到了秋季,叶子还会变成鲜艳的黄色、红色、紫色等,极具观赏性,在园林绿化领域很有价值。叶子拿来做书签也很合适。


日本奈良东大寺,乌桕红叶与鹿群成为秋日一景。图片:Talko / wikimedia

乌桕所在的大戟科,花序结构较复杂,令人迷惑,尤其是大戟亚科中有几类植物的花序,叫做杯状聚伞花序,即一枚雌花和数枚后宫雄花共享一个杯状总苞,就算是放在显微镜下看,都未必能理解。

但乌桕的花序显然简单很多——雄花和雌花组成一根长达十几厘米的穗状花序,其中雄花占据了花序上大部分空间,雌花较少,只分布于花序最下部。花期的乌桕相当壮观,嫩黄色的花序根根挺立,衬着绿色的叶子,很有春天气息。


一根根乌桕花序。图片:霜天蛾


黄色的部分是雄花,雌花在最下部,就是那几根绿色的杈。图片:霜天蛾

鸟类的垃圾食品?才不

在APGⅢ分类系统中,大戟科被动了大手术,四分五裂,其中乌桕属虽然还在这根大戟的治下,但同样被拆得七零八落。曾经的Sapium一分为六,乌桕的学名也从Sapium sebiferum变成了Triadica sebifera。从属名来看,后者更好地描述了它作为大戟科成员的形态特征(蒴果三爿[pán],每爿1种子);前者则描述了它的作用,指其树液类似肥皂泡——这种树与肥皂有不解之缘,它在历史上常用来做肥皂

乌桕的英文名称非常油腻,叫做中国牛油(Chinese tallow),也有稍微不那么油腻的,称为爆米花树(Popcorn tree),可能是来自其蒴果形态。


成熟的蒴果。图片:KENPEI / wikimedia

乌桕的蒴果在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就变为棕黑色,裂成三片,露出三粒球形种子。种子覆盖有白色的蜡质假种皮,它的种加词sebiferum就是“蜡质果实”。

乌桕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古人很早就开始利用乌桕种子上的蜡质,制作肥皂和蜡烛。去除了蜡质的种子也可以榨油,这种油有毒,不可食用,但可以用来点灯,按《本草拾遗》的说法“燃灯极明”,连点灯都比其他油亮堂。如今,乌桕油在生物燃油领域也很有前景。


成熟开裂的果实和爆米花确实有几分相像。图片:Joseph LaForest,University of Georgia,Bugwood.org

东晋郭璞所著《玄中记》有记载:“荆、扬有乌臼,其实如鸡头(芡实),榨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猪脂。”因此有人说:“你看,乌桕并非完全没有人吃嘛。”事实上《玄中记》是志怪小说,里面的人好吃毒油,看看就罢。

虽然榨出的油有毒,但如果不通过物理挤压,乌桕的种子是能吃的,鸟类尤其喜欢,在消化了油脂假种皮后,就会将种子完整地排出去。因乌鸦爱吃,《本草纲目》将乌桕的释名记为“鸦臼”。

因为富含高热量的油脂,有人说乌桕的种子是“迁徙鸟类的垃圾食品”。这就是以人之心度鸟之胃了——野生动物冬天难以果腹,食物自然是热量越高越好,不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不像肥宅。


啄食乌桕种子的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图片:Alpsdake / wikimedia

山村野趣,少不了它

乌桕的叶、花、果都具有观赏性,古人很是喜欢,在描写山村野趣的诗句中,常有乌桕的身影,并与梅、枫、鸦等字作对语

如陆游《园中书触目》就有“乌柏先枫赤,寒鸦后雁来”;同样是陆游的《即事六首·其一》有“寒鸦先雁到,乌桕后枫丹”;仍然是陆游的《幽兴》又有“雁后寒鸦至,枫先桕叶赪”。总之就是跟这几种生物杠上了,到底鸦和雁谁先到,枫和桕谁先红,没有确切结论。

冬季乌桕种子挂满枝头,星星点点的白色,如同寒梅。因此在古诗中,乌桕也常与梅作对语。如元代黄镇成的《东阳道中》有“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前文说到乌桕在国外也叫爆米花树,这早梅花出了国,变成了爆米花,乌桕很是伤心,因此决定入侵(大雾)。


其实远观还挺好看。图片:Elizabeth Benton,University of Georgia,Bugwood.org

可酿蜜的入侵植物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但他不是生态学家。许多人相信,正是富兰克林于1776年把乌桕从英国引入北美,200年后,乌桕在美国南部泛滥,成为危险的入侵物种


图片:Joseph Siffred Duplessis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基因检测技术替富兰克林摘掉了这口大黑锅——他只是把乌桕的种子送给了佐治亚州的一个朋友而已,并未引种。

真正的黑锅来自1905年美国农业部的“外国植物引种部”,这个听起来像“神奇生物管理控制司”的单位率先在墨西哥湾沿岸各州推广乌桕种植,以支持当地的肥皂产业,也用于城市绿化。在北美,乌桕因为有毒而没有天敌,兼之生长迅速,蘖[niè]生及繁殖能力强,迅速在美国南部十数个州泛滥。

乌桕尤其喜欢受扰动的土地,在废弃的农田、被洪水和暴风雨破坏的森林等,它们凭借强大的繁殖能力,成为第一批殖民者。乌桕比美国原产的树木长得更快,育龄也更短——种子发芽后,最快3年便能开花结果。


乌桕的叶子基部还有腺体,会吸引蚂蚁,蚂蚁则会在这里“放牧”蚜虫。图片:霜天蛾

扩张乌桕的竞争力已经超越了本土植被,并有可能损害生态系统,降低物种多样性。一项研究甚至发现,如果青蛙产卵的水域泡过乌桕果实,这些卵的孵化率会降低。因此在美国南部各州,乌桕已被列为具有严重威胁的入侵物种,并且禁止销售和引种


路易斯安那州奥杜邦自然中心的员工正在展示一片86英亩的区域,这片区域于2005年被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洪水淹没,在随后几年中,乌桕占领了这里超过一半的面积,估计需要十多年才能完全清除。图片:washingtontimes

不过对于美国的养蜂人来说,控制乌桕不是个好消息。乌桕的花蜜无毒且质量高,已成为美国南部养蜂人的主要蜜源。尤其是墨西哥湾沿海各州,在这些地方,耐盐碱的乌桕挤走了海滩或河口的本土植物,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养蜂人也会迁到乌桕种群繁盛的地方,以获得高质量的蜂蜜。

无独有偶,刺槐(洋槐)也是优良的蜜源,但在日本被列为有害入侵物种而受到严格控制。日本养蜂人成立了一个 “洋槐蜜保护协会”来与之对抗,美国养蜂人或许可以效仿试试。

 

来源:果壳网自然控

作者:霜天蛾

转载:玫瑰留香

声明:本个人账号旨在传播知识,无商业目的,如原作者不希望公益分享,请告知,我将立即撤下。

联系方式:505294583@qq.com 。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