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生态文化科普 >

大生态战略设想——以贵州为例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袁帅
2020/5/14 12:50:01

中国的生态问题是非常严峻的,据2017年的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有10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增加,但是原始森林不足10%,森林的质量不高,而且有下降趋势,大量的人工林取代了自然林。草地退化面积达到了三分之二。地下水超采形势严峻,很多地方形成了地表塌陷,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倒灌。全球了有1121种濒危物种,中国就199种。七大江河水系有74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不达标,其中41%为劣五类,五类、四类水占了30%,三类水以上的只占了29%。东部和西南200多个湖泊有80%是富营养化的。近一半的城镇饮水水源的水质达不到标准。通过对343个城市调查,其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全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的污染。垃圾成堆,垃圾围城现象普遍。有毒、有害废弃物影响明显增加,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改革开放40年来,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经济增长速度惊人,但我们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一样的惊人。国家已经感觉到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从各个方面希望改善生态状况,留足生态空间,并对国土空间功能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规划,但执行的难度依然很大。尽管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第一轮的西部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转移,使中西部的生态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生态问题不同于其它生产问题,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生态修复的周期长,需要的技术高,还要强调和培养人的基本素质。

在今天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好生态问题,还人民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赢得人民群众长期支持的关键问题。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是相通的,产权改革、替代生计、生态补偿、可持续经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态问题紧密关联的,必须要去认真思考和面对。比如污染问题就是带有跨行政区跨部门的多发性问题,非单一的主要污染物总体指标,其中大气、水体、固体污染物都在普遍增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一些隐形的污染不易被发现,但也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    生态和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区域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资源环境的持续恶化会导致经济社会的冲突加剧,甚至使人的思想认识发生改变,比如说土地、水、光利用、污染等等。生态竞争力好,国际形象也好。

就贵州而言,如何在保护脱贫攻坚与同步小康的前提下,按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步伐,真正完成大生态战略?

贵州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本身,就有许多人表示怀疑和争议。许多人对贵州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之中。那么贵州的实际情况是不是怎样呢?

贵州确实天无三日晴,因为贵州处在印度洋气流和太平洋暖流的交汇地带,在贵州区域形成一个准静止锋,所以在这一带的降水量平均值大。降水量一般都1000到1300毫米,还有2000毫米的,降水的时数比较多,阴雨天比较长,就形成了所谓的天无三日晴。贵州的这些降水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特点,就是降水大多数都是在晚上进行,这倒更加有得于植物的生长。

贵州的地势西北高,东、南、北都低,最高点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在黎平的清水江出省处才137米,北部的赤水和南部的红水河谷的海拔也不过两三百米,整个一个贵州就是处在一个大斜坡上面。山地和丘陵地貌占了国土的92.5%,是个典型的山国,之所以说它地无三里平。不平也就罢了,小生境还极为丰富,各种悬崖绝壁、石坑石缝、洼地盆地、槽谷漏斗比比皆是。

再来看看贵州的地质结构,除了黔东南不属于喀斯特,还有赤水及习水的部分区域属于丹霞地貌以外,其他73%的土地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就是漏水,使得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换迅速,缺水少土的现象非常明显。在这种区域,土地生产力比较低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经济发展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贫困,因此说人无三分银。

从森林植被上来说,非喀斯特地区土层相对较厚,可以人工造林,比如黔东南的杉木林,就是很好的用材林,那些树木生长是非常好的,还培育出了十二年杉、十六年杉等。而中部地区。这种喀斯特植被还有些残存,西部的生态环境就很恶劣了。之所以贵州的森林经营理念提出“东用中保西治”是有道理的。

贵州的生境多样,自然孕育了非常丰富的生物物种。现已知道的脊椎动物有1053种,有维管束植物8900多种。这些野生动物中有9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比如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中华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其中黔金丝猴是唯一在贵州有分布的一种灵长类,也是世界上数量稀少、处理濒危状态的一种灵长类,目前数量约500只左右。黑叶猴在世界上共有2000多只,主要分布在中国,而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约1500只,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黑叶猴700只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野生种群。黑颈鹤全世界有11000只左右,分为东部种群和西部种群。东部种群有4000只左右,西部种群有7000只。东部种群主要在甘肃的尕海、四川的若尔盖等地繁殖,在贵州和云南越冬。贵州的草海是黑颈鹤在贵州的唯一越冬地。白颈长尾雉主要分布在贵州与广西以及与湖南交界的交界线上,实际上主要分布在贵州。

贵州有约73%的国土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具有双层空间的生态系统。地表生态系统已经有了较多较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难度和手段不足,地下生态系统基本上还是一个少有人知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地下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物种也非常丰富。近年来不仅发现了多种蜘蛛、昆虫、陆生贝类、倍足类新种,也发现了盲鱼、瘰螈、睑虎等脊椎动物新种。有些物种在地下生活的时间长了,身体都发生了特化,整个身体变得透明,眼睛退化,透过半透明的身体甚至可以看到它体内的心脏怎么跳动,看到它吃的食物在身体里怎么运行,它体内的卵粒有多少粒都看得清清楚楚。

有些物种虽然生活在地下黑暗的世界,但它们的形态特征还没有足够的变化。比如说务川臭蛙,就还有鲜艳的颜色。像蝙蝠之类的洞栖生物,只是利用洞穴作为暂时的居所,晚上会出洞来觅食。

尽管贵州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也很严重。生境破坏对生物种的威胁是很严重,石漠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恶劣的环境导致了贫困的发生,使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激烈。

贵州为了保护这些生物多样性,建立了一百多个自然保护区,将近八十个森林公园,46个湿地公园,还有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生态公园等。通过这种形式保护了贵州90%的自然生态系统和85%的生物物种。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拥有江南最古老的地层,从震旦纪到第三纪的地层都有。它的山顶上的蘑菇石、万卷书距今已经有14亿年的历史。是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地,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南方山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标本。

茂兰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地球上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它的很多物种都属于稀有种,如掌叶木、单性木兰、白花兜兰等。虽然目前已经在茂兰发现了120多个新物种,还有许多的物种还没有被发现,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地下的物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苗岭的主峰,是苗族人的圣山。保护了很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秃杉、雷山髭蟾等物种非常珍贵。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南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是黑颈鹤为主的众多鸟类的栖息地,保护了重要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黑叶猴种群。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最好观鸟的地方,中国有分布的16种杜鹃科鸟在宽阔水就有11种。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桫椤等珍稀物种及典型的丹霞森林。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属于武陵山脉的次峰,勾通了武陵山和苗岭两个生态系统。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最大的银杉种群,但还有黑叶猴等物种。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区为长江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看出,贵州的每个自然保护区都有它的主题和特点。

虽然贵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但生态保护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自然保护体系不健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1个,省级保护区仅7个,其他都是市、县级保护区。许多市县级保护区属于没规划、没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经费的“四无产品”,根本承担不起保护的职责。生境破碎化、人工化依然严重。城镇化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等,使得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地隔离开来,物种之间的交流非常困难。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是比较低。有些即使认识到了,但是为了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的现象还是存在。特别是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重新修订发布后,贵州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让许多执法者无所适从,依法保护难以落地。还存在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保护与收益不对等。生态保护的技术和质量不高,手段和措施原始。另外,生物多样性产业发展不均衡,没有很好地体现生态优秀的价值,没有正确引导社区的经济发展。

不能简单的用“工程”去解决生态问题,要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要尊重科学,循序渐进。其实许多的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生态系统内部或者生态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归根结蒂是人的问题。开展生态保护管理,管理的对象不是生态系统本身,而是生态系统中的人。要解决人的问题,就必须要考虑社区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搬离。

如何在生态保护中促进社区发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问题?手段是多方面的。

暂时的手段:①生态护林员。通过国家的补贴,让精准扶贫户来充当护林员,给他发工资,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以达到脱贫的目的。因为国家的财力有限,这一手段只能解决少部分人的生计,再则这钱虽然是国家的资金,但国家的钱也是纳税人的财富,给了部分贡献者,一样的没有尊重公平享用。②务工。在生态建设中让社区群众去务工,让他们得到收益。生态工程真正在达到生态效果后,需要更多的是管护和生态自然修复,这种工程是不可能长期一直处于高额出现的。因此,这些手段都是暂时的,是有时间限制的。

转移手段:实际上就是生态移民搬迁!仅贵州,为了实现生态移民脱贫,已经搬迁了188万人,似乎暂时解决了这一部分人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但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时间的检验。在管理学中讲究集中与集约,认为周长越小越好控制,也越节约成本。将对象集中、分类、控制、固定,是最便于管理的,但也是管理风险最大的。就像一个个的鞭炮不可怕,而将一堆鞭炮的火药放在一起就可怕。在高密度分布的个体中,由于资源竞争的复杂性,更容易造成人的人性与动物性的分离,出现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生态学上讲究的是分散,通过细分和分散使对抗力处于均衡和可控范围内,分散、移动、模糊边沿、模糊竞争都是控制阈值的重要手段。为便于管理的集中与更生态的分散成了目前存在的矛盾和争论的焦点。把处于同一阶层的人都搬在所谓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好的区域,如果没有引导和考虑适应过程,环境与人的关系得不到调整,最终的结果会出现不稳定。由外力引起的生存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压力转移,是下一轮的波动的开始。因此,移民搬迁绝对不能一移了之,而要有新的文化培育和有效的协调机制,要有可持续的发展产业。

长效手段:①生态产品开发、认证,通过认证,让真正的生态产品拥有更高的价值和价格,让生态保护得到经济利益的体现,促进人们对生态产品的认同和尊崇。目前的特供商品的高价格体系,已经说明了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②推动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首先强调了当地社区是最大受益者,也强调了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让参与者在过程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接受生态伦理教育。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既启迪外来者也启迪当地人,并有效地将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国家森林步道就是开展生态旅游很好的平台,是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③生态公民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什么?振兴什么?怎么振兴?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很重要,培养新农民、振兴乡村文化更为重要。不管是做什么,都离不开人,而且只有对人的影响效果最长远。要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要让当地人发自内心地从心灵深处对他们的资源有所认识,对生态资源价值和保护价值有所认同。开展生态公民培育显得尤为重要。④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贫困不是生态文明,不可能绝对平等,肯定会有高有低。不平衡本身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但人作为一个有智慧有爱心的社会群体动物,解决绝对贫困是责任。要区别对待不同的贫困原因,区分哪些是应该扶,哪些是应政府捡底。扶贫最关键的是扶智、扶志,同时对那些强势群体要培育对于资源和经验要有共享思想。⑤生态产品的公平享用,协调区域性生态补偿。生态资源是一个公共资源,应该让保护贡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不同的区域和群体对资源的消耗和使用程度是不同的,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贡献也不是人人相同、处处相同。对于区域差别应该通过区域性的生态补偿来补偿这些真正为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做出贡献、作出牺牲的这样一些社区,让生态产品得以公平享用。当然,这种手段除了直接补偿发展资金以外,还有多种手段,比如说生态旅游中体现当地社区利益也是生态产品公民享用的途径之一。

利用生态产业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关键,在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背景下,生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环境问题导致的需求。现在区域性的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许多发达地区前些年的快速发展实际是以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有些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气都受到了污染。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很多人们必须消费的一些生活品得不到安全保障。那么,在生态良好的区域发展绿色生态产品是很有市场的。

二是大健康的需求。现在的大健康也成了产业,食疗、养生、森林康养等蓬勃发展。可以通过森林步道、康养基地、传统村落、养老产业等将生态资源产业化。

三是社会需求。现在国际上对环境和生态的呼声很高。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的象征,成了赢得外交的重要途径。在产品交流和对外贸易过程中,生态产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得人心,生态产品的供应已经提高到人权的高度。

四是时代的需求。现在提倡绿色GDP和绿色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新时代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些新发展理念必然需要有一系列的生态产业作为支撑。

发展生态产业要把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就要进行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要有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杜绝各自为政和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生态规划不光是林业、国土或者环保部门的事儿,包括建设、交通、工业、能源、农业、水利等都要参与和符合生态规划。包括城市乡村,包括保护地和开发区,都要进行生态规划。从视角上看,要从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纯经济上看,考虑它的成本和效能,不能做一些表面光鲜、不可持续的面子工程。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要考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城市虽然是一个以人们居住为主体的一个空间。但是人从自然中来,从森林中走来,其实人在潜意识深处存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本能。所以说即使是城市规划,一样可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比如说现在每一个居民小区都希望有一个水塘,有个花园,如果有,它的价值(体现在房地产价格)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要留足荒野,留足自然生态发展演化的空间。十八大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贵州哪里能建国家公园,该怎么建国家公园,怎么运营和管理国家公园,这些必须要超前考虑,从更高更大的格局来考虑。不要小瞧那些保留下来的零散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将这些小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大的生态网络。

生态问题一定是用生态方法来解决,生态问题绝不能看眼前,要清楚地认识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