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生态文化科普 >

自然保护区留住人才为什么那么难?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袁帅
2020/4/26 11:50:01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历史不长,总共才六十多年历史。而真正的快速发展,实际是近四十年来的事。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期,抢救性地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也满怀豪情地奔赴到自然保护区工作。

由于中国的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地处边远山区,而那时候的大中专学校还没有扩招,都是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挑选出来的,被称着天之骄子。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能够无怨无悔去到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工作,纯粹是对自然保护事业的热爱和对一项新鲜事业的好奇。正是在这一批知识分子的支撑下,自然保护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许多保护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闯出一片天地,为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办公楼、家属区、管理站,道路、交通工具、网络、办公设备等都基本满足了保护区管理的需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甚至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章、写进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自然保护区工作也空前得到重视,中央环保督察为保护区顶直了腰板。按理说应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保护区工作,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以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为荣。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许多自然保护区不但没有迎来大批优秀人才,还流走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什么自然保护区总是留不住人呢?以本人曾经在自然保护区工作23年(其中当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10年)、现在仍在自然保护区挂职的经验来看,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感受不到应有的阳光、看不到希望所致。我本人非常喜欢保护区工作,对自然保护事业近乎于痴迷,始终庆幸自己能成为生态保护战线上的一员,能有那么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工作经历。也算是对自己当初选定的事业“矢志不移”了。正是因为热爱,正是因为如今离开了保护区,正是因为现在只是以一个挂职者的身份仍然在参与保护区的工作,才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理由冷静地思考保护区的问题。

我是在茂兰保护区刚成立时到茂兰保护区工作的,那时候的保护区管理局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开始时我们的工作还主要是巡山护林,每个月有规定的巡护天数。没有办公房,没有管理站,住就住在老百姓家里。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是对事业的热爱和内心充满了希望,相信是没有几人能坚持下来的。但是我们来的那批大学生都坚持了下来,把保护区也建设得有声有色。曾经茂兰保护区的岗位一度成为大学生们的热门就业去向,记得有一年公开招考,四个岗位居然有七百多人来报考,要知道我们设置的条件是大学本科以上啊。最后考上的其中一人还是兰洲大学的硕士。那时候保护区管理局就象是一家人,大家相互体贴,相互帮助,共同为取得的成绩而喜。保护区尽量给年轻人创造平台,鼓励他们创新发展和开展科学研究,专门制定了保护区人员发表研究论文的奖励办法。鼓励保护区职工与外来科研单位的合作,严格合作程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促进科研交流与合作。所以有工作人员都有事做、能做事,相应的待遇也能够得到保证。

保护区工作人员可谓热情高涨,也是一样的苦、一样的累,顶着风雨烈日在保护区内做样地、搞监测,每年可以发表二、三十篇研究论文。保护区有了成果,在当地的地位也自然突显。荔波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茂兰保护区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荔波得到国家主体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茂兰保护区的功劳是不可抹灭的。保护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不再是水火不容,而是亲密无间。因为他们看到了自然保护区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看到了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巨大的隐形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家对生态保护越重视,保护区工作却越艰难。资金不愁了,基础设施改善了,该有一地位提升了,保护区的人员却有点动心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满怀信心到保护区工作的,他们能来,说明他们对自然保护的热爱。但有些人来了后,越是了解越是想离开。就像前些天在网上看到的GZDSB记者离开时的痛哭一样,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太爱了,却不得不失怀。

一个单位要留住人才,不外乎三个方面: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待遇人人都需要,不但需要,还要与自己的付出作对比。学雷锋讲奉献不错,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也不错。要实实在在地考虑如何让付出与得到挂钩,让人们至少看起来公平。特别是保护区基层工作人员,身处第一线,万事都当先。他们在管理站上班基本上就是24小时在岗。机关的人员有上下班时间,下了班可以回家休息,管理站工作人员却没这个条件,他们必须时刻坚守,随时待命。那他们的待遇呢?有多少政策为他们考虑?多少政策向他们倾斜?那些吹着空调、在温柔的灯光下制定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切合实际?是否可以专门给他们开一些绿灯,给一些相应的补助?特别是那些专职的巡护人员,他们的工资低得养活自己都困难,还怎么去养家糊口?他们坚持在保护区当巡护员,实则是靠着对保护区的那份感情。所以应该给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有条件、有权利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门深奥的技术活,既不同于完全的行政管理又不同于完全的技术部门。保护区的一把手非常关键,选好了,保护区可以高枕无忧,选不好可能会问题叠出、顾此失彼。主要领导必须有责任心、事业心。保护区不能成为解决待遇的跳板,不能是玩弄权力的舞台。除了制度管人,还要有感情留人。遇到困难要号召大家“跟我上”,而不是指挥别上“给我上”。让手下的兄弟姐妹们愿意跟随自己在保护区干一番事业,带领职工求发展,这才能彰显保护区领导的魅力。

事业留人,要给保护区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平台。不管是职别上也好、技术上也好,给保护区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保护区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要让保护区的技术人员有更多更广的用武之地,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让他们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尊重和需要,有更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要把保护区当成独立王国,人员调配也只是内循环、小循环,要真正让“能干事、干成事、有地位”的体系得以落实。

最后一点是保护区要乐于、善于培养人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的合理流动应看作是好事儿。不要来一个人就用各种办法死死地卡住,生怕飞走了。要知道心在即力在,关键要留得住心。保护区应该成为人才的摇篮,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一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知识又能吃苦的优秀人才,为自然保护事业时刻输送新鲜血液。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