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专业圈 登录 注册林业 使用指南

科普写作Forestry Science

林业科普写作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写作 > 林草科普写作 > 生物多样性 >

见死不救的那些大道理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袁帅
2020/4/18 10:35:00

2019年春节后的大雪灾,导致青海玉树地区的大量家畜和野生动物受到影响,甚至是死亡。当地牧民自发背起草料去给受困的野生动物补饲。这个新闻在电视、报纸、网络和自媒体上都进行着宣传,都赞叹当地藏族人民对野生动物的热爱。有的说是当地藏族人民已经将野生动物与家畜看得同等重要,将野生动物的生存作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共同体的体现,也是众生平等的大同世界观的体现,是深深的佛教精神的体现。

由此引起的争论也不小,有动物生态学专家认为这种补饲大可不别,野生动物有很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自然灾害中一部分野生动物死去是正常的,补饲对种群的保护作用非常小,还有可能带给种群以灾难。有人认为这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是一种友爱精神,对物种的保护是有进步意义的。本人认为,这些观点都正确,都不矛盾。能做一点是一点,总是向善的,还是应该支持。只不过不要去鼓励,更不要去组织。

人与野生动物处在同一个地球的同一时代,人的进化速度与野生动物的进化速度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只不过人类在学会了使用工具后,占有了更多的资源,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似乎已经成了地球的统治者。给人一种假象就是人已经高于一切生物,因此给自己定义了一个高等动物,将人占有资源看着是理所当然,然后俯视其它生灵,施舍一点点怜悯,认为是人类在拯救野生动物的生命。其实人是过度夸大了自身的能力,错误地低估了其它生物的命运进程。我们每天都在迫害着自己和其它生命的同时,呼吁着保护那些被自己迫害的生命,还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

从工业文明以来,物质得到空前的丰富,资源也是空前地消耗,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速度是自然本身适应演化速度的几百上千倍。我们为了掩饰环境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自然生态系统表面上看起来还是那么一回事,但实质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将水、土地、空气、空间都损坏了,人类可以通过工具和各种手段暂时消除那些负面的东西,而野生生物却只能直面那些灾难。其实人自己也已经在受难过程中,连生殖权都在被逐渐剥夺,但仍在矛盾中似乎无能为力。

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个物种有自己的生态位,狼吃羊,羊吃草,天经地义。但人类总是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一些主宰的角色,切断或干预着这样的一种生态链。大自然有大自然的生态伦理,过度的多了就会被削减,或者疾病,或者争斗,或者灾害,总有一条途径控制着种群。个体有强有弱,在进化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进行着竞争、适应、淘汰、建立等一系列过程,一次灾难可能会淘汰多数不适应的个体,让种群的遗传资源更适应环境,更健康,这就是自然灾害的能力。正是这种自然灾害给物种进化的动力,也是适者生存的硬逻辑。

有些物种确实是在人的作用下短时间内消失了,比如华南虎。但真正的灭亡原因也不仅仅是直接的猎杀,还是环境的改变,将山林中的野生动物都捕捉了,老虎没有了食物,不得不集体攻击家畜和村庄,换来更加严酷的打击,最后不得不消亡。今天的穿山甲,完全不会伤害到人类,也不会因为捕捉就抓光,但还是因为环境的改变,食物的锐减,不得不面临灭绝的危险。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食肉动物,也曾和虎豹一样是吃肉的,且广泛分布在中国大地,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成了吃最易获得的竹子,数量和分布范围也严重降低。但是,华南虎也好,穿山甲也好,人类没有给它们留下“漫长”的机会。动物的进化速度永远跟不上人类导致的环境改变速度。每一次的进化成功都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也许是整个种群接近灭绝,也许是群落中只留下了个别种群。

如果我们不停止对环境的危害,我们的一切善举都是徒劳的,最后的结局都是可悲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一次紧于一次地制造灾难,雪灾只是我们看得见的。许多的疾病不无与气候变化有关,许多的物种已经因气候变化在区域内消失。我们可能求助那些受困的食草动物,有几人能做得到割肉饲虎?我们看得见的毕竟是少数,那些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甚至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有多少在受到威胁我们根本不知。

不管是补饲也好,放生也好,这些都是临时性的救助,最多能算得上是小善。而真正的大善应该是对环境友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生态的胁迫,尽量留足自然的空间,这些才能真正地延缓环境的恶化,延缓野生动物的消亡,同样也是为人类的生存留足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8462号-5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配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