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无国界 禽流感防控需全球协力
候鸟迁徙无国界 禽流感防控需全球协力
鄱阳湖的候鸟翩跹起舞,与德国农场扑杀家禽的场景,看似遥远,实则因候鸟的迁徙轨迹而紧密相连。
10月26日,德国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宣布,为遏制禽流感疫情扩散,已有超过30家家禽养殖场扑杀约40万只鸡、鸭、鹅和火鸡。疫情重灾区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和勃兰登堡州损失尤为严重,仅梅前州两处暴发点就扑杀了近15万只蛋鸡。
几乎同一时间,地球另一端的中国鄱阳湖,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候鸟。这片"候鸟天堂"与德国疫区虽远隔万里,却因候鸟的迁徙路径,共同面临着禽流感跨境传播的风险。
01 德国疫情:加速扩散的危机
近期,德国禽流感疫情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过去两周感染病例显著上升。
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所长克丽斯塔·屈恩指出,当前德国禽流感数据与2020年秋冬季——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季——相当。尽管难以精确预测未来趋势,但她预计疫情暴发点和病例数还将继续增加,当前"形势充满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疫情暴发时间明显早于往年。德国农业、食品和国土部长阿洛伊斯·赖纳表示,这种增长"并不寻常"。
02 候鸟作用:看不见的传播链
候鸟迁徙被认为是推动此轮德国禽流感快速蔓延的关键因素。
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指出,目前正值候鸟南迁季节,而迁徙高峰尚未完全到来。这意味着未来几周疫情可能进一步加剧。
德国东部多州已报告鹤群感染禽流感后死亡率偏高,且病毒正从鹤类扩散至其他野生水鸟。更令人担忧的是,染病野鸟在发病初期仍可飞行,有可能将病毒传播至迁徙路线沿线的养殖场。
03 全球响应:合作与创新并举
面对禽流感"前所未有"的传播规模,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成为防控关键。
今年5月,中国-白俄罗斯动物疫病防控联合实验室在沪成立,围绕动物重大疫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技术、疫苗研发、跨境传播阻断机制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开发了两种数字RT-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高致病性甲型流感(H5Nx)2.3.4.4b分支病毒,即使在复杂的废水样本中也能检测病毒的微量RNA遗传物质。
在疫苗接种方面,荷兰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禽流感疫苗试点接种,试点时间将持续至2027年初。作为欧洲禽类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希望通过试点接种,推动对家禽大规模接种禽流感疫苗。
印度尼西亚则采用 "One Health"(同一健康) 策略,由卫生部牵头,联合动物、环境和人类健康合作伙伴,在传统市场同时采集人类、动物和环境样本,以加强对禽流感的早期检测和响应。
04 鄱阳湖实践:监测预警的中国经验
在德国积极应对疫情之际,中国鄱阳湖区域也正开展越冬候鸟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中转站,鄱阳湖是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的关键越冬栖息地。今年10月初,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迎来今冬首批候鸟。
南昌市疾控中心联合多家机构,沿鄱阳湖西南岸设置了四个固定监测点,持续开展了长达八年的系统监测。一项发表于《Infectious Disease Modelling》的研究,通过对7570份家禽及环境样本的分析,首次证实环境样本与家禽感染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
该研究创新性地指出,污水样本以46.5%的阳性率成为最敏感的环境监测指标,优于涂抹样本和粪便样本,为低成本、高效率的疫情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05 守护鄱阳湖:全方位保护防线
10月21日,江西省林业主管部门召开湿地候鸟保护重点工作部署会,明确今冬明春将从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推进湿地候鸟保护十大行动。
在科研监测方面,相关部门将实施秋子湖水位调控、疫源疫病监测、全湖鸟类监测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栖息地环境、提升监测精准度。
江西省委书记、省级总林长尹弘也在10月13日签发了2025年第2号省级总林长令,要求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和林长履职清单,并强化对鄱阳湖区域等关键区域的日常巡护和值守排查。
南昌市疾控中心联合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自2021年起在鄱阳湖冬候鸟集中栖息地设立固定监测点,持续对候鸟粪便、血液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构建起 "监测—预警—防控"一体化防线 。
06 预警展望与防控策略
基于SI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测,无论使用家禽原始数据还是环境转换数据,2026年阳性率可能达到90%的平台期。这一结果警示,必须加强 "1110政策" (即"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等干预措施。
研究显示,环境监测可替代约50%的家禽监测工作量,特别推荐将污水监测作为成本效益最优的选择。规模化养鸡场应重点监控H9亚型咽拭子,而散养鸭群则需加强H5亚型环境监测。
候鸟迁徙从不因国界而止步。德国的疫情与鄱阳湖的监测工作,虽远隔重洋,却因候鸟的翅膀而被串联进同一张防控网络。
当德国农场为阻断传播链而扑杀数十万只家禽时,鄱阳湖的越冬候鸟才刚刚抵达,江西省各级林业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巡护值守。研究人员基于八年数据发出的预警清晰而紧迫:若不加强干预,2026年阳性率或将攀升至90% 。
随着荷兰疫苗试点的推进、中国-白俄罗斯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深入,以及欧盟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应用,人类正在构建更强大的防疫网络。这不仅是一国一地的战役,更是关乎全球公共卫生的共同挑战。
(部分内容由AI生成 编审/生态零距离)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